我教孩子学篆刻

我教孩子学篆刻

陈长兴

我今年75岁了,是个书法篆刻爱好者,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北京市丰台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卢沟印社”副社长。2017年暑假,我在家里办了个义务篆刻班,学员是5位10-11岁的小学生,两男三女,自以为效果不错,向大家介绍一下,以做交流。

这5位小朋友,一个是我的孙子陈家泽,另外四位是来自三个小学校的街坊四邻。他们是赵熙宇、刘峥、张嘉芯、乔亭岚。事情的缘起是赵熙宇的妈妈曾请我给她的同事和儿子刻过几方姓名印和闲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几位孩子妈妈就请我教她们的孩子学篆刻,于是,就有了这个暑假篆刻班。

我先后几次到北京潘家园给每个孩子买齐了篆刻刀、印床,印谱、印泥、章料、篆刻字典、粗细砂纸和练习写篆字的米字格纸等全套用具发给大家,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用途的用法。篆刻班从放暑假一周后的7月25日到开学前一周的8月23日,一共上了十二次课,每次两个小时。由于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安排,孩子们假期很忙,有的要参加夏令营,有的要参加英语班、素描班和游泳班等,所以篆刻班讲课都是利用他们的时间空隙,如周二、周五、周六、周日的上午或下午,由孩子妈妈安排,我只须备好课,到时讲课就行了,没想到效果还挺好。

我讲课参考了上海著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先生的《篆刻五十讲》和《中国书画报》中的相关资料,并复印了几张用得着的内容发给孩子们。我的办班宗旨就是利用暑假这短短的十几次讲课,让孩子们掌握初步的篆刻知识和篆刻技法,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我首先给孩子们简单地讲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学篆刻,讲了篆刻是中国独有的国学精萃,方寸之地,气象万千;讲了奥运会会徽;讲了韩天衡先生给上海合作组识各国元首和领导人精心刻制的姓名章;讲了李岚清前副总理的《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我还给孩子们简述了篆刻的历史发展,三、四千年前的上古陶纹,商代出土印章;讲了”印宗秦汉”;讲了历代官印私印;讲了元代王冕,明代文彭,清代西泠八家,吴昌硕、赵之谦;直到现、当代的齐白石、邓散木、钱君陶等;还给孩子们讲了1968年9月,陕西咸阳14岁的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回家路上的水渠边,意外地发现一方小巧可爱的印章,拿回家去,父亲知道它是出土文物,第二天就送到了西安,经省博物馆专家鉴定,认为是汉朝皇后的玉玺“皇后之玺”,当时轰动了考古学界。我还给孩子们看了玉玺的照片;我还给他们讲了给章料简单打蜡抛光的方法……等等这些,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首先教孩子们刻朱文、白文的“回形纹”和“印”字,每人发几块我画好了写好了的章料,并反复详细地讲解了什么叫冲刀和切刀,还演示给他们看,让他们反复练习,逐步找到用刀的感觉;接着摹刻了一方简单的秦汉古印;然后就让他们练习自己往章料上写篆字,由于我给他们发的是吉林摄影出版社的《正反篆刻字典》,往章料上反写篆字比较方便,往往是他们自己写了,我给修改加工后,他们再刻。这样,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天”、“大小”、“北京”、“天天向上”、“吉祥”……直到他们个人的姓名章,都让他们学会了自己写,自己刻,我顶多在他们写完刻完后检查、修改、帮助收拾一下,让它效果更好一些,然后就教给他们往印谱上印,做个纪念,留下学习的印记。每次课后,我都给他们留家庭作业,或练习写篆字,或练习篆字上石,或练习刻朱文、白文……每次上课前我都检查作业,指出缺点,促其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很聪明,很有悟性,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篆刻班结束时,我又发给每人5块大小形状不同的章料,让他们继续练习,还可以随时找我咨询。他们的作品,虽然还很幼稚,还很粗糙,谈不上“篆刻艺术”,但充满稚趣,就像书法中的“娃娃体”一样,也很有看头儿,我相信,如果这样坚持学习下去,谁敢说他们当中不会出现一位青年篆刻家!至少能增加四、五个篆刻爱好者。

这个暑假,没有虚度,孩子们高兴,我也很欣慰。如果可能,寒假还接着办。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