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八卦

阴阳八卦


一、阴阳之道

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以后又把这两种属性更具体、形象地称为二种气,即“阴气、阳气”,并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源泉。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这可以从《易经》中八卦阴阳爻的出现而得到证实。八卦中阴爻“— —”和阳爻“——”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古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蹄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就是说,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组成的。

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对立”。如八卦是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号组成的,也是由四组对立的符号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组对立的符号组成六十四卦。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乾坤虽是两种对立的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惟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故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是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即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阴阳之间有着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阴阳就是在这种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此消彼长的变化中,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阳与阴的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日往夜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所谓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白天变黑夜,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暑的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而转化。《系辞》说“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与阳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阴阳才能长期共存。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