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9第六章

                                                          第六章

                                                                            (一)

   连仓的中学时代开始了。一切都是新的。同学是新的,教室是新的,老师也是新的。二十六中是北京市有名的好学校,能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连仓心里明白,如果说在小学班里头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那么现在绝对没有这种优势了。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六年的小学学校生活,都是在平房里度过的。冬天冷,夏天热。冬天还得天天生火炉子取暖。教室里脏了吧唧的净是灰。而现在的教室是在大楼里,窗明几净,有暖气,高级多了。等教科书一发下来,连仓都惊呆了。原来在小学只有语文算术两门主科,再加上音乐,体育,画画,珠算,一共不过6门功课,连仓闲着半拉脑袋都对付得了。可现在,发的教科书有语文、政治,俄语,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再加上音乐,体育、大字、好家伙,一共13门功课!这使连仓的心里稍稍感到了一些压力。而这种压力很快就被新老师的讲课给化解了。这些中学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和小学老师绝对不一样。化学老师在讲第一堂课的时候,先拿出两个玻璃瓶,里边都装着白色透明的液体。只见老师把这两种液体倒入另一个瓶子里稍加摇晃,瓶子里的液体马上凝固成了红色的粘稠物。老师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高级油漆。”同学们立刻唏嘘不已。老师接着说道:“这就是化学现象。你们要好好学化学,就会知道许多神秘的知识,就会走进科学的殿堂。”学生们的胃口立刻给吊起来了,心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都在第一堂课着重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连仓感到,中学的老师就是不一样啊。

   连仓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在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都是走着上学的,没有一个人骑自行车。可到了中学,他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是骑车上学。连仓心里羡慕不已,心想,我真够笨的,都上中学了连自行车都不会骑。不行,必需得学会。可是,连仓家里没有自行车怎么学啊?连仓想起来了,大忠他妈有一辆女车,天天骑着上班。要是能借出来练练就好了。于是连仓就和大忠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忠还是那样,只无声的一笑。晚饭后,大忠就把他妈的车给推出来了。大忠早就学会骑车了,所以他就在后边扶着,帮连仓学骑车。这个连仓忒笨,学得忒慢,每次练习都得把大忠累一身汗。但再笨也架不住天天练。练了有半个月,连仓就能歪歪斜斜地自己骑了。好在女车不用掏裆,上下车也容易。等连仓能稳稳地自己骑了,大忠又教他上车下车。直到连仓都会了,大忠还带着他上大街骑,教他怎么躲汽车,怎么算学会骑车了。捏闸减速。告诉他见了汽车不要慌,稳住应对。就这样,连仓总算学会骑车了。

                                                                  (二)

   连仓很快就适应了多门功课,又变得应对自如了。他又喜欢上音乐了。这是因为音乐老师教得好。教音乐的是个男老师,姓徐。他教课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在小学,音乐课就是唱唱歌。而徐老师只用一堂课的三分之一教歌本上的歌,三分之一教乐理,教识简谱,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音乐欣赏。徐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放唱片。什么《黄河大合唱》,圆舞曲,轻音乐,让连仓听得如痴如醉。他以前对艺术的了解只限于电影和广播剧。电影他是没少看,几乎所有新片他都看过。可是也没象今天这样被音乐所陶醉。所以,当老师让他参加学校合唱队的时候,他乐不得地答应了。连仓的嗓音不错,而且乐感非常强,对歌曲的理解也到位。所以很快他就被老师指定为合唱队队长。

   教连仓语文的老师姓米,也教得不错。他特别重视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从记叙文开始,严格要求,一个错别字都不许有。作文上错一个字就罚写十遍。他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要抄写《汉语成语字典》,一天抄一条两条的。连仓觉得,跟这个老师学准能学到真本事。

   连仓又有了新发现。他在听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听到东直门西直门,鼓楼西单。可他从小就是那种只在家门口玩的孩子,他最远往北到哈德门河沿,往南到天坛陶然亭,其他的地方都没去过。这哪行啊?都上初中了,什么地方都没见识过,太愚了。怎么办?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以每天走着上学太累为借口,让妈妈同意给他打张汽车月票,好坐车去上学。然后又撺掇大忠也打了月票,这样他们俩一到星期天就一块出去遛车。他们从1路汽车坐起,一路一路挨着个地坐。每坐一路车都从起点坐到终点。沿途连仓用心记,这什么样那什么样。这么一来,连仓真的扩大了眼界,知道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事物。他甚至感觉自己的心都大了。

                                                                  (三)

   学校里的课余活动小组特别多,有十来种。连仓参加了四种、合唱队、天文组、气象组和数学组。合唱队不用说了。他是队长,每次活动都是他负责通知。在气象组,他和几个高年级的同学每天要观察记录学校的气象仪器里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制作气象图,还要在学校黑板报上发布天气预报。当然,这些事主要是几个高中生去做,他只是跟着打杂。那他也觉得非常新奇好玩。在数学组,他接触了许多趣味数学,也使他开动了脑筋,开阔了思路。他最感兴趣的是天文组,不仅有老师给讲天文知识,还经常组织他们去天文馆参观。在天文馆天象厅看天象演示最过瘾了,浩瀚的天际展现在眼前,美丽的银河星光灿烂。连仓立刻觉得人是那么渺小,比起宇宙简直还不如沧海一粟。连仓还觉得,自己已经和宇宙已经融为一体了。宇宙是神奇的,宇宙是令人敬畏的。

   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主要是声援外国的游行。声援古巴,声援多米尼加,声援刚果,声援巴拿马。不到一个学期就参加过好几次。说实在的,连仓都不知道这些国家在哪,更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声援他们。反正学校让出去游行就跟着去。连仓因为是班干部,嗓门还大,所以每次都让他领着喊口号。声援古巴的那次游行规模最大。他们排着队从学校走到了天安门广场,边走边喊着口号。这次游行的准备工作也充分。前好几天老师就让连仓在班里教唱古巴革命歌曲。有《7.26颂歌》,,《要古巴不要美国佬》等等。连仓本来就对歌曲敏感,古巴歌曲的拉美旋律让他觉得怪怪的,可也觉得挺好听。当他唱起“我们朝着一个理想进军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为和平和祖国的繁荣,也为了自由而勇敢斗争。"的时候,心里也充满了自豪和信心。那句“古巴西古巴西,古巴西羊基诺”几乎成了许多同学的口头曲。

                                                                  (四)

   连仓象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露,又象神话里的哪吒,在知识的大海里无忧无虑地游玩戏耍。他早已不满足课本上的知识,他需要更广阔的领域。只要是他不懂不会没见过的知识他都想了解。这几天他又听同学说起《北京晚报》上的《燕山夜话》特别好,他就赶紧找来读一读。当然,还是大忠他们家有。说来也怪了,连仓需要什么大忠家准有。连仓家虽然有六个孩子,可家里除去教科书以外就没有其他书籍,而且也不订报纸。原来还有一份《中国少年报》,后来只订了一期他爸就不让订了。而大忠家,《北京晚报》长年订着。现在连仓只好每天凑合到大忠家那去看报。

   《燕山夜话》真不错,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正合连仓的口味,所以他看得爱不释手,渐渐的看上了瘾,一天不看就觉得缺了点什么。有时他看着看着还吃吃地傻笑。“这篇文章写得太逗了,刚拉完屎就忘了,自己踩了一脚还骂别人,哈哈。”他边看边跟大忠聊着。你别看大忠永远是不置可否地无声一笑,连仓最乐意和他聊天,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说说。

   连仓他们的政治课本来应该学的是《社会发展简史》,可最近老师老是讲阶级斗争。政治老师说,现在蒋介石公然宣称要反攻大陆,国内的阶级敌人也蠢蠢欲动。他们到处煽阴风点鬼火,散布谣言。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阶级敌人就在我们身边。连仓历来把老师的话当真理,可这回他觉得有些不解。因为他从来没听过身边有什么人在散布谣言,也看不出谁是阶级敌人。阶级敌人一词以前在学习刘文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可连仓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可现在,老师明明说阶级敌人就在我们身边。谁是呢?连仓想起了顺儿哥他爸爸杨大爷。他被劳改了,应该算阶级敌人了吧?可是,连仓觉得他就是嘴不老实,爱瞎叨咕,其实人还是挺好的人。还有李破车的大儿子是右派,也应该是阶级敌人吧?可他也没说什么过头的话呀?而且他人品特好,怎么能是扇阴风点鬼火的阶级敌人呢?连仓越想越糊涂,感到政治可不像解方程那样简单。可是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个人,是住在他家房后的邻居、姓张,爸爸让连仓管他叫张叔。这个张叔和连爸爸爸寒暄之后就小声地说:“听说了吗?老蒋要反攻大陆了!”爸爸摇着头说,"没听说。”张叔又往前凑凑身子,压低了嗓音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后边他的声音太小,连仓就听不见了。不一会,连仓就被爸爸支出去买茶叶,连仓噘着嘴就走了。连仓走着走着忽然想起来了,以前这个张叔也和爸爸说过,农村粮食亩产万斤都是假的。还说,农村饿死了不少人。对对,这个张叔就是身边的阶级敌人。我以后真得提高点警惕,绝不能让他再到处散布谣言了。

                                                                   (五)

   从《北京晚报》上连仓看到一篇介绍北京天桥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那篇文章里说,做一个北京人如果没去过天桥是极大的遗憾。连仓心想,是呀,我还没去过呢,这哪行啊。于是就在星期天和大忠一起去了天桥。

   他们当然是腿着去,尽管坐当当车才四分钱,他们也舍不得花。走了半个钟头才到,他们连打听带问左拐右拐才找着地方。这里是一个大空场,各种杂耍艺技各占一摊。一到那儿他们就被一阵喝彩声吸引了。喝彩声是从一个帐篷里传出来的。他们走到围场转圈,嘴中还喝道:,“今天是礼拜天,咱哥儿俩给老少爷们帐篷门口向里张望,只见帐篷中央有两个人,身穿褡裢,面对面卖卖力气露两手,师哥唉,准备好了吗?"师哥说:"你就擎好吧,师弟,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好把式。师弟,看着儿。"连仓想进里边看看热闹,可把门的不让摔跤,说得花一毛钱买票。连仓他们没有钱,就算有钱也舍不得买票看。

   一转身,他们到了另一摊。只见有两个年轻人抬着一把大刀,那刀看去得有二百多斤。两个年轻人把大刀放下后说:"老少爷们,这就是当年关老爷用的青龙偃月刀。今儿个我师傅高兴,给老少爷们要上一趟,祝老少爷们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在坐的各位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您站脚助威帮个人场。我们出门又要收钱了,就拉着大忠离开了。

   他们又来到了变戏法的摊。连仓刚坐在木板钉的长条板凳上,就见变戏法的人把三个瓷茶杯放在地上,手拿三个红球,把红球放到中间那个瓷茶杯里扣住,把另外两个空茶杯一边一个也扣上,然后说:“大伙看好了,红球在哪扣着哪,是在中间这个茶杯里。"说着,他把中间那个茶杯翻开,让大伙再看一遍,再扣上,然后喊:“一二三,二二三,变!”用小棍把中间的茶杯翻开,里边是空的,小球没了。接着翻开左边的茶杯,也没有,翻开右边的茶杯,三个球都在那里呢。嘿,真绝,怎么变过去的呢?正当连仓发呆发愣的时候,又有一个伙计端着铜锣来收钱了。连仓他们赶紧拔腿就走,好像恐怕被人家抓住的小偷一样,特别尴尬。连仓心想,下回再来一定要带点钱,没有钱就别来。

   考完试了,放假之前学校安排学生支援三夏下乡劳动。连仓他们是去大兴红星公社。这是连仓第一次下乡劳动,心里多少有点好奇。一大早,学校就组织学生们背着行李排好了队,查完了人数就出发了。他们要步行到红星公社。一路上,连仓还领头唱歌。可走啊走啊就没劲了。歌也唱得有气无力的,后来干脆就不唱了。这也是连仓头一次走这么多的路,仿佛路途特别遥远,怎么走也走不到。等同学们都感到精疲力竭的时候,红星公社到了。

    头一天,他们没劳动,而是参观。先参观的是养牛场。一个特别大的房子里养了好多的奶牛。一只只黑白花纹的奶牛都用绳子栓在木杠上,安静地吃着草。屋里充满了尿和粪便的味道。参观完养牛场又去参观养猪场。在养猪场有人给讲解道,架子期的猪都在外边散放着,只有肥育期的猪才收到房子里圈养。就受优待的肥育猪象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住在一个铁笼子似的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就是一个泵称,每天都能知道猪的份量。讲解的人说,肥育猪一天能长2斤肉。接着,他们又去参观养鸡场。到了养鸡场连仓新奇地发现,原来养鸡是这么养啊。以前他还以为养鸡就是把一大群鸡放在一个大院子里养,可现在眼前看到的是在一个大房子里把一只只的鸡圈在特别小的鸡架里,里边的鸡只能伸出头吃眼前食槽里的食,根本不能出去散步。鸡下了蛋都自动从鸡架里滚到外边的槽里。连仓觉得,这种养鸡方法虽然先进,但未免有点残酷。最后参观的是养鸭场。据说这就是有名的北京鸭养殖地。到那一看,连仓更是大开眼界。他们正赶上喂鸭,只见一只只鸭子象小学生一样排成一队,养鸭工伸手抓住一只鸭的脖子,把一个胶皮管子塞到鸭子嘴里,然后一只手一压一个把手,一段配好的食料就被压进了鸭子的嘴里,鸭子的膝子一下就鼓了起来。喂完食的鸭子又排成了一队,晃晃地走到水槽去喝水。连仓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北京填鸭就是这么填的呀。

    晚上,连仓他们又听了寇妈妈的忆苦思甜报告。这一天,连仓真是受益匪浅。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