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本草纲目和美丽的植物分类
本草纲目 - 李时珍撰写药学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本草纲目》是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书籍简介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1]早二百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折叠编辑本段书名由来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折叠编辑本段书籍目录
《本草纲目》原序
进《本草纲目》疏
《本草纲目》凡例
序例上
序例目录第二卷
序例第二卷\序例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
水部
草部
木部
土部
火部
谷部
果部
鳞部
兽部
禽部
虫部
介部
菜部
人部
金石部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索引
折叠草部
甘草、荠苠、桔梗、长松、黄精、萎蕤、知母、肉苁蓉、列当、赤箭(天麻)、苍术、狗脊、巴戟天、远志、仙茅、玄参、地榆、丹参、紫参、紫草、白头翁、三七、黄连、胡黄连、黄芩、秦艽、茈胡、前胡、防风、独活、升麻、苦参、延胡索、贝母、石蒜、白茅、龙胆、细辛、及己、徐长卿、白薇、白前、锦地罗、檀香、锁阳、铁线草、当归、蘼芜、蛇床、白芷、芍药、牡丹、木香、甘松香、杜若、高良姜、郁金、姜黄、补骨脂、益智子、缩砂密、白豆蔻、豆蔻、荆三棱、莎草香附子、藿香、零陵香、兰草、泽兰、马兰、香薷、假苏、薄荷、水苏、菊、野菊、艾、茵陈蒿、青蒿、白蒿、茺蔚、夏枯草、刘寄奴草、青葙、鸡冠、红蓝花、番红花、燕脂、续断、苎麻、大青、小青、蠡实、恶实、箬、芦、甘蕉、灯心草、木贼、麻黄、地黄、牛膝、紫菀、麦门冬、萱草、淡竹叶、鸭跖草、葵、蜀葵、龙葵、酸浆、蜀羊泉、败酱、款冬花、鼠曲草、决明、地肤、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车前、马鞭草、蛇含、鳢肠、连翘、蓝、青黛、甘蓝、蓼、荭草、虎杖、蒺藜、谷精草、海金沙、半边莲、紫花地丁、见肿消、大黄、商陆、防葵、大戟、泽漆、甘遂、续随子、莨菪、蓖麻、藜芦、附子、天雄、侧子、漏篮子、乌头、白附子、虎掌、半夏、蚤休、鬼臼、射干、玉簪、凤仙、坐拿草、曼陀罗花、羊踯躅、芫花、莽草、茵芋、石龙芮、钩吻、使君子、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预知子、牵牛子、旋花、紫葳、王瓜、葛、天门冬、百部、何首乌、萆解、土茯苓、白蔹、山豆根、黄药子、白药子、威灵仙、茜草、防己、通草、通脱木、白英、乌蔹莓、络石、木莲、忍冬、泽泻、羊蹄、酸模、菖蒲、菰、水萍、苹、萍蓬草、水藻、海藻、昆布、石斛、骨碎补、石韦、金星草、景天、虎耳草、石胡荽、酢浆草、地锦、陟厘、昨叶何草、卷柏、石松、马勃。
折叠木部
柏、丁香、松、杉、桂、木兰、辛夷、降真香、楠、樟、钓樟、枫香脂、没药、骐竭、安息香、龙脑香、樟脑、檀香、芦荟、乌木、苏方木、芜荑、榆、白杨、水杨、树柳、柳、榉、诃黎勒、无患子、皂荚、合欢、秦皮、槐、楝、海桐、罂子桐、梧桐、桐、楸、漆、椿樗、杜仲、檀、蘖木、桦木、棕榈、巴豆、大风子、阿魏、相思子、桑、柘、楮、枸橘、栀子、酸枣、白棘、蕤核、山茱萸、胡颓子、金樱子、郁李、鼠李、女贞、冬青、枸骨、卫矛、南烛、五加、石南、牡荆、紫荆、木槿、木芙蓉、接骨木、茯苓、琥珀、猪苓、雷丸、桑上寄生、竹、竹黄
折叠火部
折叠谷部
胡麻、大麻、小麦、大麦、雀麦、荞麦、稻、粳、籼、稷、黍、蜀黍、玉蜀黍、粱、粟、参子、稗、罂子粟、阿芙蓉、大豆、黄大豆、赤小豆、绿豆、豌豆、豇豆、扁豆、刀豆、豆腐、蒸饼、曲、神曲、红曲、饴糖、酱、醋、酒、烧酒、糟
折叠果部
李、杏、巴旦杏、梅、栗、乌芋、梨、木瓜、楂子、枣、山楂、林檎、柿、榲柏、橘、柑、橙、安石榴、枸橼、枇杷、杨梅、柚、银杏、胡桃、樱桃、橡实、槲实、荔枝、阿月浑子、橄槛、榧实、海松子、龙眼、椰子、波罗蜜、无花果、槟榔、枳、秦椒、蜀椒、马槟榔、毕澄茄、盐麸子、胡椒、甜瓜、西瓜、葡萄、茗、猕猴桃、甘蔗、沙糖、莲藕、芰实、芡实、石蜜、慈姑
折叠鳞部
龙、吊、鲮鲤、石龙子、守宫、蛤蚧、蛇蜕、蚺蛇、白花蛇、乌蛇、水蛇、石首鱼、鲥鱼、鲫鱼、鳜鱼、金鱼、鳢鱼、鳗鲡鱼、鳅鱼、黄颡鱼、乌贼鱼、虾、海马、鱼子、鲤鱼、青鱼
折叠兽部
狗、羊、牛、马、驴、驼、阿胶、黄明胶、牛黄、狗宝、虎、豹、象、犀、野猪、熊、羚羊、鹿、麋、麝、灵猫、猫、兔、水獭、鼠、猕猴
折叠禽部
鹤、鹈鹕、鹅、凫、雉、雀、伏翼、寒号虫、斑鸠、乌鸦、鹊、鹰、鹗
折叠虫部
蜂蜜、蜜蜡、蜜蜂、土蜂、露蜂房、艺翁、虫白蜡、螳螂桑螵蛸、蚕、原蚕、九香虫、樗鸡、斑蝥、芫青、葛上亭长、地胆、蜘蛛、壁钱、蝎、水蛭、蛆、蛴螬、蚱蝉、蝉蜕、蜣螂、天牛、蝼蛄、萤火、衣鱼、鼠妇、蜚蠊、蜚虻、蟾蜍、蛤蟆、蛙、蜈蚣、蚯蚓、蜗牛、蛞蝓、蛔虫
折叠介部
水龟、玳瑁、鳖、蟹、牡蛎、蚌、真珠、石决明、海蛤、蛤蜊、车渠、贝子、淡菜、田螺、蜗螺
折叠菜部
韭、葱、薤、蒜、葫、芥、白芥、芜菁、莱菔、生姜、干姜、胡荽、菥、鸡肠草、苜蓿、苋、马齿苋、苦菜、莴苣、翻白草、蒲公英、蕺、蕨、薇、翘摇、鹿藿、藜、芋、薯蓣、甘薯、百合、竹笋、茄、壶卢、苦瓠、石花菜、冬瓜、南瓜、胡瓜、丝瓜、苦瓜、紫菜、鹿角菜、龙须菜、睡菜、芝、木耳、皂荚蕈、香蕈、蘑菰蕈、土菌、地耳、石耳
折叠水部
露水、明水、冬霜、腊雪、夏冰、半天河、流水、井泉水、醴泉、温汤、盐胆水、地浆、热汤、浆水
折叠人部
折叠金石部
银、自然铜、铜青、铅、铅霜、粉锡、铅丹、密陀僧、铁、铁粉、铁落、铁精、白石英、水银、水银粉、粉霜、银朱、灵砂、雄黄、雌黄、石膏、滑石、不灰木、五色石脂、炉甘石、无名异、石钟乳、石脑油、石炭、阳起石、代赭石、禹余粮、空青、曾青、绿青、扁青、石胆、砒石、金星石、礞石、花乳石、金牙石、石燕、食盐、卤碱、凝水石、玄精石、朴硝(马牙硝)、玄明粉、硝石、石硫磺、石硫赤、矾石、绿矾、黄矾
折叠编辑本段出版传播
《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70多岁的李时珍,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最终病倒在床,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传布于世。可惜李时珍还没有见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就与世长辞了。这年(1593年),他刚满76岁。
不久,明朝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 1596年的金陵胡成龙刻本现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