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肉松

炸松肉   作者赵天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家家都在张灯结彩 ,人们都在大包小包的 不管是从网上 还是在街上 置办着年货 , 在家的也在筹划着年夜饭上的菜品 ,我也如是 ,抖音上更是热闹 各方神圣门 争先恐后地发布着年夜饭的一道又一道的菜品 ,东南西北各显神通 ,所发视频 制作过程 事无巨细 真是生平并茂 色香味俱佳 ,无意中翻到了抖音上老饭骨的一道菜 、 炸松肉。脑海立刻出现了 四50年前付父亲带着我吃炸松肉的场景 ,我陷入了沉思 !

其实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 , 当看到炸松肉这个视频时 我不受控制地想到了父亲。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 ,

父亲年轻时喜欢逛信托商店和旧货市场,父亲1958年南开大学毕业,当时工资每月才56元,这在当时也不算少了 , 但那时的父亲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生活并不富裕 ,连块手表都戴不起, 经常出差工作有需要 ,只能花几块钱 从信托商店买块旧表 , 虽然表走得不十分准 但也能看时间。有了小毛病自己鼓捣鼓捣 又能继续使用了。一来二去 自己修表的水平越来越高 , 同事的手表出了问题 也找他修 , 后来发展到家里也需要个看时间的工具,座钟 、 闹钟 或者挂钟 ,父亲又照方抓药 从信托商店 买回二手的修好了再用 , 以至于同事们都让他买二手货 , 帮人家买帮人家修不亦乐乎 时间长了 父亲就养成了逛信托商店和旧货市场的习惯 ,在我的记忆里 改革开放前也就是1976年前是没有旧货市场的 ,只有国营的信托商店。北京的信托商店 我几乎跟着父亲都去过 ,离我们最近的是天桥信托商店 , 就在天桥商场旁边 , 东单的 、 西四的等等都去过。天桥信托商店去的最多 , 因为离得近。印象最深的也是天桥信托商店 ,一进门儿南北方向的柜台里就是卖二手表的柜台,主要以手表怀表为主 ,也有座钟之类的大点的东西在后面的架子上 ,再往里一个东西朝向的柜台是卖旧衣服的 ,主要以皮毛衣服为主有皮帽子、皮袍子 、皮坎肩儿等等。 后面单独有个卖自行车的地方 , 大部分是国外的旧自行车 有英国的凤头 也有美国的 带磨电灯的到蹬能刹车的等等。到了80年代初期旧货市场逐渐的多了 ,比如在宽街儿、白桥 、西直门 、护国寺等。当时最大的就是劲松中街了也就是后来的潘家园的前身 还有虹桥一带。当时国营的信托商店买卖东西都是很严格的 ,要求有发票或看户口本或工作证儿的才能交易,不像有了旧货市场以后老百姓能自由的交换买卖。记得那次一大早就和父亲出去了 , 转了大半天 也没买到啥东西 , 快中午了 转到后海的一个旧货摊儿上,摊主刚收了一个破烂的大挂钟 。

到现在我还记得摊主长的模样,中等个 胖胖的有二三十岁憨憨的, 父亲上前问他卖吗 ? 多少钱 ? 摊主说20,当时我看到他是10元钱收的 ,就和父亲说别要了 那么破根本不值 ,父亲没听掏出20元就给摊主了然后就让我跟着收拾收拾把破钟打包捆好 ,让我拿着,我不情愿的总觉得不值 ,走远了后父亲和我说这是德国的不错的,这时候已经是快下午了又渴又饿 , 我们来到一个卖回民小吃的饭馆门前,人们正排着长队等在门口买现炸现卖的 炸松肉。两个服务员一个炸一个卖 动作娴熟 麻利 , 尤其炸松肉的小伙子头上带着回民的小白帽 在平面的案板上做好长条饼坯在放在圆柱柳木菜墩上 , 当、 当当用菜刀剁成小长条扔进油锅 一气呵成 ,柳木菜墩都已经用的凹下去一个大坑了。


时也是饿了的缘故 父亲拿着用纸包着的松肉我们两个你一块儿我一块儿地吃了起来 , 真香 ! 这个味道多少年以后我一直记得 , 当时不知道这种吃食叫炸松肉 , 但就是一直念念的想着这个味道,叫我好想 。为什么父亲都离开我们20多年了 今天看到抖音老饭骨的炸松肉的视频、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父亲 , 此时我的眼睛模糊了 !可能我一直心心念念的那种味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思念”吧 ! 其实我一直觉得父亲并没有走远就在身边 ,而且我们经常对话。因为多年以后我也成了爱逛旧货市场的他 !

在打理父亲留下的钟表时每每都有这种感觉 ,有时我和父亲谈笑风生 有时争执不下 有时还能看到父亲满意的微笑。我非常荣幸 有这样的父亲 , 感谢父亲给我留下的财富 、当然是精神方面的 ,虽然我们相逢只能在梦里 ,我相信在天国的父亲一定能知道儿子的思念 ,也一定能看到我所做的一切 ,父亲我们永远爱你。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能有缘您还是我的父亲。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