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21大雨历险记
2016.7.21大雨历险记
陈长兴
2016年7月21日那场大雨带给我的灾难,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这话还得从头儿说起。知名作家胡天培和几位朋友马执斌、张现等,很早就酝酿共同编辑出版一套丛书《枫叶集》。因是自费出书,向出版社登记书号,费用可以大家均摊,这样每个人可以节省好多钱,同样可以达到出书的目的,而且是有书号的正式出版物。我们几个分头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很长时间都没有头绪。后来,还是胡天培有办法,经朋友介绍,联系到一个出版社,愿意帮我们出书,还是个“国”字头的。我们大喜过望,急忙赶去面谈。人家编辑部负责同志跟我们说:他们出版社不对个人,最好找一个区级文化馆、文联或作家协会,开具一个证明,证明丛书作者的身份。双方才可以继续往下运作……
我们几个回来一研究,觉得这事不难。胡天培认识大兴区文化馆馆长、作协主席魏书亮;胡天培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几年中,曾应邀借调到当时的大兴县文化馆,帮助开展群众文化和文学创作工作,一起创办了《大兴文艺》;马执斌、张现和我,都是当时的业余作者、积极分子,参加过很多活动,也发表过一些作品,胡天培还把他的老朋友、著名作家浩然请到大兴,跟大兴的业余作者、文学爱好者们见面,举办文学创作学习班,给大家讲课……胡天培马上给魏书亮打电话,魏书亮答应得很痛快,当即决定让我们7月21日上午到大兴区文化馆当场开证明……
消息传开,又有两位作者也想出书,这样,《枫叶集》丛书的作者就有了六位。7月20日下午,我和胡天培电话约好:21日上午10点半,我一人从和义出发,坐366路公交到黄村大兴区文化馆等他们;他们那头儿张现有车,她开车接上胡、马二人从海淀区经西四环,直接到大兴文化馆会合,不见不散!
没想到7月21日早上就下起了雨。雨是昨天夜里就开始下的,而且逐渐加大。因为有昨天的“不见不散”,我也没有多想,但采取了措施:带上了一把折叠伞,穿上了我的高筒雨靴,拿上手提袋就出发了。轻车熟路,10点钟就到了大兴区文化馆。一进门我就把裤腿儿套到了靴筒外面。10点半钟,在门口等到了张现和胡、马二人。我们一起上楼,见到了魏书亮和文化馆办公室主任、区作协副主席赵玉良。两位领导很热情,大家相见恨晚,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赵玉良主任按照我事先按出版社要求拟好的样子,在文化馆的正式公文纸上抄了一遍:“今有我区作者胡天培、马执斌、张现、陈民、刘建新、陈长兴计划出版丛书《枫叶集》,请予接洽大力协助是荷。作者的书名是:胡天培《往事如梦》;马执斌《松竹斋文史丛稿》;张现《一蓑烟雨任平生》;陈民《三十年河西》;刘建新《良心》;陈长兴《长青文章选》。此致敬礼,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2016年7月21日。”魏书亮欣然在上面签了字,赵主任在上面盖了公章。我把它夹在一个塑料皮里,装进了我的手提袋。中午,由胡天培做东,宴请了魏、赵二位和另两位作协副主席作为感谢。好在文化馆楼下临街就有餐馆,一行人不用淋雨就能就餐。席间谈笑风生,如同老友重逢。说起六位作者,胡天培的早期作品长篇小说《山村新人》早已如雷贯耳,这次的《往事如梦》里也有短篇小说;刘建新的《良心》是长篇小说;其余几位的作品都是散文、随笔、特写、纪实文学等。马执斌退休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张现曾任《中国教师报》的主编;陈民是丰台区扶轮小学党支部书记;刘建新是北京诗词学会会员……说到大兴区的几位文化名人,大家更是称赞有加。儿童文学作家戴振宇退休前是大兴文化局副局长;《团河官》的作者亢瑞征曾任大兴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诗人冠殿荣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梨花村”的带头人;大兴区历史文化顾问张友才已经写了五本“南海子”研究专著……一直聊到快两点了,大家仍意犹未尽,因时间关系,才恋恋不舍,握手告别了。这时,外边的雨下得越来越大了。
大雨中,我搭张现的车到黄村东街路口下车,他们往北进城回家,我乘“366”回家,相约择日再去出版社洽谈。至此,事情办得十分圆满,大家都非常高兴。在车上,我又把裤脚塞到靴筒里,免得雨水灌进去,我最怕湿脚走路了。
没想到乐极生悲,我坐“366”公交车,却遇到了大麻烦。我放眼四望,大雨中,马路上车少人稀,站牌旁等车的人连我才5位。许是刚过中午,雨又大,有时还夹着风吹,公交车明显车次减少。打着雨伞,也只能护住头部不着雨淋,浑身上下已经全湿透了。直等到快3点,才上了车,走了没几站,到西红门桥南就走不了了。只见前面马路上,成双行,汽车挨着汽车,大车小车,排得满满的。售票员下车打探情况,原来是前面西红门立交桥下封路,桥下积水太深,怕出危险,禁止通行。“366”走的是东边的辅路,是单行线,西边中间是高速路,连掉头的可能性都没有,只能干等,什么时候能放行了,不知道……
每逢大雨,立交桥下积水封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往年就已经发生过多起大小汽车在桥下积水中熄火,无法通过,车中司机和乘客生命处于非常危险甚至发生不幸的事故。这两年市委市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在全市立交桥下扩修排水管道,增加排水设施,情况已大为好转。这种情况,也给之后的立交桥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是后话了。尽管情况大为好转,但鉴于今天的雨下得确实太大,已达暴雨程度,为防万一,西红门立交桥仍采取了封路措施,也是无奈之举,可以理解。只是苦了马路上数不清的汽车上的司机和乘客,那归心似箭、焦急不安的心情和状态,可想而知。
“366”公交车的司机把车门大开,让乘客们自己决定,是干等还是下车冒雨步行。已经有几位乘客毅然冒雨下车了,时间在无休止的大雨中煎熬着……司机跟公司调度用手机联络的结果,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车等雨停立交桥放行。连售票员都跟司机说好话,同意她下车回家了。这时,车上已经就剩下司机和我两个人了……
眼看着就4点多了,雨还没有停的意思,司机师傅跟我说:您总不能陪着我守车过夜吧?!尽管西红门离我家和义还有七、八站,我也只能下车步行,冒雨回家了。好在我有雨伞雨靴,我想不至于太难过。但风急雨大,我在风雨中前行,雨伞轻飘,雨靴沉重,我东摇西晃,东倒西歪,走得十分艰难。我抬首四望,马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咬牙坚持,一站又一站,终于来到了红房子南苑交叉路口。
只见这里是一片汪洋,如注的大雨砸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水泡儿。这里东边是南苑警备路,西边是红房子,北边是北马路,南边是团河路。我如穿过路口,从北马路可以抄近路回到和义西里的家。只见路口四边,各围站着十几个人,有男有女,望着这一片不知深浅的汪洋发愁,不知怎么办才好。我又冷又累,归家心切,决心涉水过路。谁知刚一下脚,靴筒里就灌满了水,水没膝盖,沉重如铅,让我寸步难行。我心中一慌,身体前倾而腿没迈动,一下子跌倒在水中,引得四周的人一片惊呼:小心!太危险了!我溅了一脸雨水,本能地双手一撑,猛地站起身来,雨伞已经摔歪了几根伞骨,手提包里灌满了水,我想起手提包里的重要“证明”,马上捏紧袋口,把雨水倒净。好在我的一串钥匙和老年乘车证,都用线绳带子拴在手提袋的提梁上,但一支常用的精致签字笔,已经“哧溜”一声,随水而去了。我顾不上摸它,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沿着“汪洋”的边际,淌到了北马路口,不想“克”到了水下的马路牙子,一下子又摔倒了,好在深水区已过,有惊无险。我站起身来,倒掉了靴筒里的雨水,打着已摔折伞把儿的破雨伞,提着手提袋,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地沿着北马路,向和义西里走去……
我把破雨伞扔到了垃圾站,来到家楼门口时,已经疲惫不堪,十分狼狈了。我在楼道里呆了足有二十分钟。倒净雨靴里的水,拧干了袜子、背心、汗衫上的雨水,坐在楼道的台阶上,喘匀了气,惊魂初定,才手扶楼道栏杆,加倍小心,一步一步走上六楼家中。我把“证明”晾在窗台上,好在没有泡湿。我跑到卫生间,脱去全身衣裤,用电热水器一通猛喷,浑身热乎了,才跑回卧室,一头钻进被窝,昏昏沉沉地睡去,连晚饭都没吃……
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早上,我竟然起不了床了!只感到头昏脑胀,头疼欲裂,浑身无力、伴以咳嗽、恶心、呕吐…… 我挣扎着想下床,竟差点儿摔倒在地,上卫生间都得扶着墙慢慢地捱过去。弄得我狼狈不堪,惹得老伴儿跟我嚷嚷: 你有什么天大的事儿?下那么大雨还出去,不要命啦?不想想你都七十四岁啦,逞什么能啊……我有口难言,只好任凭训斥。晚上,老伴儿叫儿子开车陪我到南苑医院急诊,开了许多镇静安神和治重感冒的中药西药,连吃了三、四天,症状才慢慢减轻下来,过了十来天,才恢复正常饮食,渡过了这场意外之灾。我记得我小时候得过一次腮腺炎,又叫猩红热,也加上那会儿年龄小,“少年不知愁滋味儿”,也没有这次这么要死要活的凶险难受啊!
半个月后,我和胡、马、张三人到那家“国”字头的出版社去再谈。没想到他们主编竟说我们作品的主题不集中,内容太杂,专业性不强,不属于他们的出版范围……弄得我们大失所望,生气而归,那“证明”也白开了,使出书的计划又延宕了好几个月。还是胡天培,在他家楼下社区报刊阅览室与熟人聊起这件事。有一位老先生热情地介绍他的女儿是开明出版社编辑部的负责人。我们都知道,开明出版社是我国老一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创建的,知名度也很高。我们抓紧运作,几经波折,终于在2017年6月份,由开明出版社帮助我们六人完成了这桩“夙愿”。之后,我们在丰台区和义书画协会文学社和大兴区亦庄镇文体中心举办了两次“新书发布会”,效果很好,皆大欢喜。
痛定思痛,现在细想起来,2016.7.21早上大雨堵门,打个电话改日再去,也不是不行。非得鲁莽从事,冒险而为,遭此一劫,也是活该!谁能想得到大雨断路,公交停驶呢!这让我觉悟到:人应该慎对大自然、顺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遇事冷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能迎刃而解,夺取胜利。遇事莽撞,逆天蛮干,只会劳而无功,不出事才怪。联想到这些年来,地球变暖,气候异常,生态失衡,灾害多发,瘟疫频袭……难道还不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警惕和反思吗?!就如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袭,要不是我国党和政府迅速采取多种断然措施,打一场全民战疫的人民战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衣战士,奋勇当先,全国一致,精准施策,从而扼制了疫情,控制了局面……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抗击疫情的有效经验和医药物资。若非如此,这场天灾的严重后果,将会更加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