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个为什么2.飞机遭雷击,机身穿了个大窟窿,为什么机舱内壁饰却完好无损

千万个为什么飞机遭雷击,机身穿了个大窟窿,为什么机舱内壁饰却完好无损

据报载,苏联一架伊尔——18飞机在高空突遭雷击,球形闪电闯入机舱,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客机上的雷达和部分仪表失灵,机身穿了个大窟窿,然而舱内壁饰却完好无损,乘客也都安然无恙。

人们读到这条新闻,无不惊诧称奇。这使我们不由想起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下的另一桩奇事:某年,皇帝内侍李舜举的寓舍突遭雷击,一团火球穿过窗户,家人以为起火,纷纷逃逸。雷击过后,李内侍发现除了窗纸熏黑,诸物无损。然而,令人惊

诧的是,墙上一把宝刀已在刀鞘中化为钢液,而漆布刀鞘却依然完好!这类稀希古怪的现

象,千余年前的古人自然难以说清。

19世纪前期,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嗣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又发现磁电感应原理。电与磁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论,使长期以来互不联系的电学和磁学紧密地结合成一门新兴学科电磁学,奥斯特和法拉第的理论表明,正是雷击时强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伊尔——18飞机雷达和金属仪表失灵了。

雷击是空中带电雨云和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闪电一瞬间可产生上万安培乃至10万安培的峰值电流。这样强大的电流,足以使直径几厘米的闪电通道上迅速增温几万度,炽热高温使空气完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亮。闪电的能量是在十万分之几秒的时间内释放的,因而会形成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强大电流通过钢、铝一类导体,可使金属熔化,飞机的舱体、钢刀的剑身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漆布、皮革、塑料等都是绝缘物体,所以,在由雷电引起的磁场中,它们内部不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更不会发热灼伤。

再说,雷击瞬间发生,热传递有趋肤效应,好比人们用手掌迅速擦过烧得滚烫发红的铁板一样,时间越短,烫的感觉越轻。所以,在雷击瞬间,钢刀熔化,机舱穿洞的高温还未及传开就扩散削弱,造成了宝剑熔化而刀鞘完好、机舱击穿而壁饰无恙的奇异现象。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