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20第十四章(四——七)

                                    第十四章(四——七)

                                                    (四)

         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玻璃杯”进行杀毒灭菌处理,目的是去除杂菌。没有消毒柜就土法上马,用柴火锅蒸。他们把“玻璃杯”放到大柴锅的莲子上,盖上盖儿大伙烧一小时。同时他们还得把洋菜放在一个小锅里煮化。再上菜园挑回一挑好土,把好土过筛子,把土坷垃碎石头捡出。这些细土放在一边备用。

         “玻璃杯”消好毒了。打开锅盖晾一会。把融化成浆汁的洋菜倒进“玻璃杯”,只倒三分之一杯。等到“玻璃杯”凉了,里边的洋菜都凝固成坨了,就把试管里的菌苗小心翼翼地种在洋菜坨上。然后再用报纸罩在“玻璃杯”口上,用麻线系好。过了一天,两天,连仓他们看见“玻璃杯”里边的培养基上长出了白绒改绒的一层颗粒。连仓的心咚咚的直跳。第一步成功了!按资料上造说的正是这样的结果。

   第二步就是先把豆饼砸碎,再上碾子上压成碎面。把豆饼面和细土按比例掺和在一起,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把“玻璃杯"里边的菌株掺进去,装进土蓝,盖上报纸。过了几天,篮子里的土上都是挂着白霜的颗粒。第二步也成功了。

   第三步就是需要大量的细土。连仓他们只有一个小筛子,得一筛一筛的慢慢弄。弄了大概一吨细土了,他们就把土蓝里的菌株土和大量细土掺和均匀。这就算齐了,就等着结果了。

   过了几天,这一吨的细土上都挂上了白霜。连仓就把白队长叫来了,跟他说:“做好了。这就是5406菌肥。把它当化肥一样撒在地里就可以了。”白队长看了看说:“这玩意能行吗?"连仓说:“行不行的得试试啊,不试哪知道行不行啊?”白队长胡撸胡撸秃脑袋说:“行。明儿个先在菜地和麦地里试试,看看能不能行。"

   东北的夏天不比北京凉快,只是东北没有湿热的三伏天。东北的夏天是太阳的暴晒,一点小风也没有,一点荫凉也难找到。这时候要是能有个能游泳的地方多好啊。村口倒是有一条小河。可那条河太浅了,站在里边水都没不了膝盖,赶着大车都能过去,根本游不了泳。倒是听说北边有一口大井,

   挺深,能游泳。连仓特别想去看看。不过,连仓听社员说,那口井的水特别凉,村里的老乡谁也不敢下去洗澡。连仓倒是不怕,因为他在北京经常去游野泳,什么样的水域他都游过。什么什刹海,玉渊潭,太平湖,永定河,他都去过,这么一个小水井算什么?

   正好,今天连仓在菜地干活。施了菌肥的菜地得需要多浇水,还最好是干净点的水。老菜头就让连仓去大井里去挑水,这不正有机会看看大井吗?于是连仓挑上一付水桶乐不得地奔大井去了。大井离菜地一里多地,一会就走到了。哇!连仓一见这口大井就惊呆了。井口直径得有20米。比想象的要大多了。井的周围有一圈土岗围着。井水清澈透底,连井底的沙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连仓很小心地下到井边,把两个水桶灌满水,刚要走,看见黄莉莉走过来了。连仓问道:“你来这干什么?”黄莉莉说:“游泳啊。你看这水多好啊,游泳池都没这么干净。”说着,黄莉莉就脱去了外边的衣服,露出了里边的泳装。她做了几下伸展动作,就一跃跳进了水里。她的泳装是鲜红色的,加上她优美的泳姿,简直就是一条鲤鱼精。她游了一个来回就上来了,说:“真凉,这水太凉了。唉,你下来试试呀。”连仓摆摆手说:"我不敢,我怕凉。”其实连仓今天就没打算下去游泳,所以没穿游泳裤衩。穿普通裤衩游泳一出水就容易掉下来。那可就丢人了。所以他借口怕凉就不下水了,免得在老同学面前出丑。说完,连仓就挑起水桶往菜地走。没走两步,碰上赵海也往这边来了。赵海是回乡青年,他家就是这个屯的。因为他爸当过几年队长,所以他回乡后队里一直照顾他干点轻省活。现在他是在瓜园看瓜地。瓜园也离大井不远。不知怎么,连仓很讨厌这个赵海。也许是赵海的长相不招连仓喜欢吧。连仓和赵海走个对头碰,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过去了。

                                                                                                                                                                                                      (五)

          早晨敲完钟,社员都聚在队部里等队长派活。白队长来了还没等派活,户里的张力就跟队长大声说道:“队长,该给我们长工分了。我们都挣了一年的小半拉子分了,也该长了。”

          张力说得在理。从去年知青来到这,因不熟悉农活,所以就像学徒工一样干一天只给记6分。村里管这叫小半拉子分。挣小半拉子分的都是村里刚下地的小嘎子。所以刚来的知青也是这个待遇。可俗话说,学农活没有三天利巴(外行),何况这些学生已经干了一年了,还是6分确实不太合理了。白队长说:"行、回头队里商量一下。"可这时,一个叫三孩子的社员发话了,“咋着?你们还闲少啦?就你们干得那点活就应该给小半拉子分。”张力不服地说:“我们干得和社员一样多的活,就应该和社员挣一样的工分,这就叫同工同酬,你懂吗?”三孩子的火点起来了说:“你少给我讲大道理,你们来这我们就不欢迎。这是公社硬塞给我们的。我们这不缺劳力,更不缺你们这些败家玩意。”这时有一些社员也跟着嚷:“就是,就是,我们不欢迎你们。”张力也急了:指着三孩子问道:“你说谁是败家玩意?你再说一遍?"三孩子也不示弱,迎上来说:“咋的?再说十遍也不怕。想打架啊?不服咱们就试吧试吧。”白队长突然吼了一嗓子:“都给我闭嘴!吵什么吵?赶紧下地干活去!”社员们随后便三三两两地走出了队部,张力和三孩子互相怒视着走出队部。

   刚才的一幕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可三孩子和集体户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连仓也气得鼓鼓的。可他这个人一生气反倒说不出话。他才知道,村里有一股排外势力,而他们这些知青在村里还没站住脚。这问题挺严重,弄不好非得出乱子。

   吃完晚饭天还早,连仓就去了赵老师家。这些日子连仓的心里有许多疑问,似乎觉得在找老师那能找到答案。

   一进门,赵老师就猜出连仓的来意了。赵老师说:“是该给你们长工分了。社会主义讲的就是同工同酬,这点上你们没错。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社员们说得也有道理。你想想,假如你们家本来日子过得就很紧巴,又从外边来俩人住在你家,你心里乐意吗?”连仓马上反驳道:“可我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才来的呀,要不我们来这干什么?"找老师说:“那是你们的说法。村里的社员可不这么看。接受知青是公社硬派下来的任务、根本就没经过村里的同意。所以大伙都把你们看成是额外的负担,是每着鼻子认了的,心里能没看法吗?”连仓说:“我们都来一年了,也算是咱们村的人了,怎么还对我们另眼看待?"赵老师说:“我正想跟你们说说这事呢。你们虽然来了一年了,可你们自己把自己当村里人了吗?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你们还以为像在学校上学时下乡劳动那样,干一些日子就回去了,根本就没打算在这扎根。你拍着良心说,你打算在这一辈子当农民吗?’连仓一下被问住了。这件事他还真没认真想过。或许说他绝不会甘心在这当一辈子农民。所以他没法回答赵老师的问题。赵老师看他不说话了,就把话头一转说:“当然了,三孩子也不是什么好鸟。他成天游手好闲不正经下地干活,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的滚刀肉。你们以后提防着点,这小子手底下还有几个人,什么损招都使得出来。”赵老师说到这缓和了一下口气接着说道:“你们哪,得想方设法地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别眼睛老盯着社员的种种的不是。就是以前你跟我说过的,什么白队长喝醉酒欺负妇女啦,个别人偷着抽大烟啦,说话都是鸡巴撩屌的脏字等等。其实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你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现在还是学生那一套,还没站到贫下中农这一边,所以村民就不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们。"这就是所谓的认同感。你不认同社员,社员也不会认同你们。”

   赵老师的一席话引起了连仓的深思。是啊,难道我们来这里只是一个过客吗?

                                                                                                                                                                                                      (六)

         中午歇晌了,户里的同学都躺在炕上缓缓乏直直腰,就听外边有人在叫喊。听出来了,是三孩子。只听他高声喊道:“户里的孙子们,有不服的就出来试吧试吧,不敢试吧就从村里滚出去!“他喊了一遍又一遍,看样子不给他点颜色他不会罢休。户有几个社员像是来看热闹的。连仓忽然想起赵老师说的话:三孩里好几个同学都被喊出来了,见到不止三孩子一个人,他身后还造于是个滚刀肉,最好别去惹他,他什么损招都使得出来。可是你不惹他他找上门来了,还骂骂咧咧的拱火,实在可恨。连仓压住火上前问三孩子:“你打算干什么?"三孩子说:“就是想和你们比试比试。你们里边有人能赢了我就中。如果没人能赢我,我就把你们撵出村去。”真是一付无赖嘴脸。三孩子叉腿抱胸地站在那,肉滚滚的矮个子像个小牛犊子。户里的同学也确实没有敢和他较量的,所以半天没人出头。这让三孩子更来神了,叫骂得唾沫星子乱飞。

   双方正在僵持着,忽然户里的一个女生走了出来,冲三孩子说道:“你不就是要比试比试吗?我跟你练练行不?”三孩子一看是个女的就摆摆手说:“不行不行,好男不和女斗,"这女生说:“我们户的男生不爱跟你置气。你如果连我都赢不了就趁早走人,别来户里捣乱。”三孩子说:“那你说怎么个比法。”女生说:“就比摔跤。你只要能把我摔倒在地就算你赢。”“好,一言为定。”说着三孩子就拉开了架势,这女生也站稳立定。三孩子突然就冲了上来,欲抓住女生的胳膊。女生只轻轻一躲就让他扑了个空。三孩子转身又扑向女生,女生又一躲,没扑着。就这时,还没等三孩子转过身,女生忽然就地一蹿,从背后骑在了他的身上,双手抱着他的脑袋,双脚勾住他的身子,任凭他怎么甩也甩不掉。三孩子大概从没见过这种把式,不由得乱了阵脚。这时女生忽然用手咯吱三孩子的胳肢窝,三孩子立刻痒得扭来扭去,什么力气也泄没了。说时迟,那时快,女生一下跳下地,顺手来了个黑狗钻裆,从下边把三孩子扛起,一扭身重重地抛在地上,来了个四脚朝天。周围看热闹的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个女生叫柳英,也是个矮个子,胳膊腿都跟肉滚似的。平时只知道她干活很有力气,也看不出还有这般本事。真是真人不露相,出手不凡,真得刮目相看。她们学校只她一个人在这个户,所以别人对她没什么了解。连仓好奇地问她是不是以前学过武功,她笑而不答,显得有点神秘。

   三孩子在众人面前丢了脸吃了亏能善罢甘休吗?连仓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半夜,不知是谁用棍子把集体户的窗户玻璃都给打碎了。等学生们起来看时人已经跑了。不用说,肯定是三孩子干的。真他妈损!这损招也就他能干得出来。虽然是夏天,晚上也不冷,可玻璃没了蚊子就随便进了。东北的蚊子厉害着哪,有门有窗的屋里也有不少,经常咬得人睡不着觉,何况窗户大开呢?不行,这事得找公社给解决。

第二天连仓他们几个人没上工,一起去了公社。公社知青办的秘书马上就跟着他们返回了村里。

经调查,确实是三孩子干的,他自己也承认。知青办的干部和队长一商量,让三孩子包赔集体户的损失,必须马上买玻璃给按上。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别看三孩子是个泼皮无赖,他也怕当官的,尤其怕白队长。这回白队长是真急了,三孩子也觉得是惹大祸了。他像撒了气的皮球,蔫巴了。当天,他就连忙进城买了玻璃,老老实实地给按上了。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从此以后,三孩子再也没跟集体户较过劲。柳英展奇功制服三孩子的段子也在村里传开了。

                                                                                                                                                                                                      (七)

           雨一连下了五天才放晴。东北的天气有一样好,空气不潮湿。只要一晴天,太阳就暴晒,趁此机会正好可以晾晾柴火。天晴以后,户里的同学就赶紧把柴火垛用洋叉挑开舖散,这样有利于把柴火晾干。可是柴火不能一下就晾干,眼下还是没法做饭。不知是谁起的头,他们都悄悄地厚着脸皮去老乡家蹭饭。五天以后白队长才从附近的农场拉来一马车麦秸。白队长想得可真周到,这帮小子差点欢呼万岁了。这下可有救了。这一车麦秸且得烧些日子呢,那时候户里的湿柴火也晾干了。

   这件事让这些知青得到了很大教训。他们感到,这里的乡亲们真好。在关键时候谁也没掉链子。他们三三两两地在老乡家蹭了五天饭,人家没有一个人说三道四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岂止是涌泉之恩哪。尤其是连仓,以前他对老乡的看法真不太好。说话粗鲁,没文化没知识,不讲卫生,还有人偷着抽大烟。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老乡都十分朴实善良。他想起赵老师批评过他的话:别老看到他们坏的一面,应该看到他们好的一面。现在看真是这样。

   这件事后,户里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来户里串门的老乡多起来了。尤其是女生那里,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有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在女生宿舍叽叽嘎嘎地说笑。户里顿时增添了活力。有的女生拿出了半导体收音机播放歌曲和样板戏。还有的女生在白天用自己带来的照相机给老乡照相。这些大姑娘小媳妇都可爱照相了,一个个面对相机可美了。有的姑娘把过节才穿的花衣裳穿上来照相。

   连仓想起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本来是柴火湿了,被迫硬着头皮去老乡家蹭饭,没想到一来二去还混出了感情。细想想也是,这大概就是毛主席说的和工农打成一片吧?

   国庆节到了。户里决定休息一天。户里养的猪也够个了,该杀了。大伙一商量,决定摆几桌,请请村里的老乡。可是户里没人会杀猪怎么办?他们就去找白队长。白队长说:“这还不好办,找三孩子呀。你别看这小子别的不行,杀猪可是一把好手。”可户里的同学都膈应他,不想去求他。白队长说:“没事呀。你别看他是个滚刀肉,他跟我不敢撂屁。我去跟他说去。三孩子还真来了,还带了两个帮忙的。他们到猪圈三下五隊二就把二百来斤的大猪给撂倒了,随后用绳子捆住了四蹄,用一个木杠子抬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地桌。猪不停地吱吱地叫着,三爱子吩咐:“叫人烧一锅开水。”三孩子又端了一盆凉水。一切停当之后,三孩子拉开了架势,用力一刀捅在了肥猪的心口窝,身血立时涌了出来。肥猪叫了一会就没声了。三孩子他们就用嘴开始吹猪。肥猪被吹成了一个圆球。水烧开了,他们就往猪身上浇开水,然后就用一个特殊的家伙式刮毛。整个杀猪过程连仓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他头一回看到这种情景,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有点佩服三孩子杀猪的本事,手脚麻利,干脆利落。

   晚上,白队长让社员提前下了工。包括白队长户里请了十多个老乡,这些都是同学去蹭过饭的,外加三个杀猪的,一共摆了三桌。坐好之后每桌都上了一大盆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酒是从大队供销社买的散酒,是本地小烧。盛酒用铁皮壶,喝酒用大磁碗,真有点威虎山的味道。第一杯酒端起来的时候,连仓说:"感谢乡亲们对我们的帮助。尤其感谢白队长给我们拉来了一车麦秸,救了我们眼下之急。”白队长抢话说道:“唉唉,可得整明白了,这车麦秸可不是白给的,那可是队里花钱买的。都记你们账上了,年底得扣。"

   大伙边说边笑,边喝边唠,一直到了半夜。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200063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