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和林则徐
虎门销烟和林则徐
虎门销烟和林则徐
来源:百度百科及个人游记,编辑张伟光
林则徐和关天培(油画)
历史背景
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时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因此,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罗斯帝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的大烟鬼,成千上万。
最终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止吸烟。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
虎门销烟主要过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注:实际上英国严禁鸦片吸食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通过才实行)。 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十三行内有约 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虎门销烟缴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虎门销烟
“海水浸化法”。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
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1959年第一个大庆时,掀起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高潮。诞生了《林则徐》《聂耳》《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经典作品。
在献礼片中,《林则徐》作为古装题材尤为惹人注目。
在清朝中后期,英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鸦片大量输人我国。表面目的是赚钱,居心却是荼毒百姓身体、涣散军队实力、侵吞我国国土。
电影《林则徐》就以此为背景,遵循史料,全面展示林则徐的禁烟过程,上演了林则徐智斗英国商人,修炮台、筑掩体、募水军等历史事件。
而虎门销烟一场戏,电影足足调动了3000多名群众演员,全景再现了当年的大场面。
电影还对历史做了神改编。
历史上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者。
而在电影《林则徐》里,导演郑君里将这一事件提前到了虎门销烟之前,展示出了人民群众对鸦片的痛恨,以及对林则徐销烟行动的全面支持。
于是电影里便出现了人民群众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华彩事迹,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民众抗鸦片、林则徐禁烟在电影里本是两条线,经过导演的处理,这两条线最终融合,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因为娴熟的镜头运用、高超的叙事策略、深沉的人文表达,《林则徐》成为了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中国彩色故事片。
1995年12月27日,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电影届举办了“中国电影世纪奖”。
已经上映36年的《林则徐》,荣获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
林则徐备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